广东有那些风俗习惯

广东这边是不是买了房子住进去之后,头一年春节必须住房子里,(称作守房)

我在春节前买了一套2手房,可是今年春节我必须回家,所以,按照广东的风俗习惯,是不是最好在春节后再住进去,明年春节守房就可以了?

但是,我的父亲过几天要过来看我,他能不能在那个房子里暂时住几天,而不违背广东的这个风俗习惯?

ps:说我迷信的朋友请绕道。以上所有问题都是建立在该风俗习惯之上。请广东的朋友帮忙解答,谢谢!

广东是有这么一种风俗的,这不是迷不迷信来说的,因为这是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你说的守房也要看你自己的想法和时间安排啦!不一定说每一个风俗都必须遵守的,要随机应变啦!

借给朋友或同事住个春节咯

信则有,不信则无。广东的这个地方风俗习惯不是十分计较。可以按照你自己的习惯与安排去处理就可以。

粤菜的起源,可远溯至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汉初。古代,中原的移民到来之前,岭南越族先民就有独特的饮食风格;如嗜好虫蛇鱼蛤与生食。西汉时刘安曾有“越人得蟒蛇以为上肴”的记述。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也记载广州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其实这与广州所处的地理环境分不开。广州属于亚热带水网地带,虫蛇鱼蛤特别丰富,唾手可得,烹而食之,由此养成喜好鲜活、生猛的饮食习惯。自秦汉开始,中原汉人不断南迁进入广东。他们不但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带来了”烩不厌细,食不厌精“的中原饮食风格。到了唐宋时期,中原各地大量商人进入广州,广州的烹调技艺迅速得到提高,到了明清,广州的饮食文化进入高峰。据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广州西关肉林酒海,无寒暑,无昼夜。”进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食俗南北兼容,中西并蓄,极富特色的美食小吃大批大批涌现出来。漫长的岁月,使广州人继承了中原饮食文化的传统,又博采外来及各地的烹饪精华,再根据本地的口味、嗜好、习惯,不断吸收、积累、改良、创新,从而形成了近百年来国内最具代表性的菜系之一,在国内首屈一指,在国外也享有盛名。目前,全市的饮食店档近2万家,席位已达90万个之多。

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饮“功夫茶”

广州人在闲暇时以饮“功夫茶”为乐趣。饮“功夫茶”原来在潮汕地区盛行,现已在广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般大,薄胎瓷,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则选用乌龙茶。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得实实的。据说压得越实茶的香味越浓,越醇。水最好是经过沉淀的,或是矿泉水。沏茶时要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斟茶时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茶之时,一面品茗一面谈天说地,这叫做“功夫”。

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广州的茶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间固定的茶楼,通常是“一盅”(排骨饭)“两件”(点心),这类人以离退休老人居多;另一类是饮“礼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饮茶,不限“一盅两件”,而是品尝多款点心,从容“叹茶”。

广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为兴旺,从清晨至中午十一时许,往往座无虚席。饮夜茶也渐有兴盛之势尤其是盛夏,一边饮茶一边听戏曲演唱,还一边享受空调冷气。广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时开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时才收市。

饮凉茶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

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凉茶,历来为广州人所推崇。进入80年代以后,各种凉茶冲剂及软包装凉茶应运而生,如神农凉茶、夏桑菊茶等,已成为许多家庭夏季里的一种时尚饮料。

饮糖水

广州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煲制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种名目繁多:豆类的有红豆沙、绿豆沙、眉豆沙;糊类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凤凰奶糊;药材类的有百合糖水、莲子糖水、清补凉糖水;还有炖蛋、炖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汤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浆、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后饮用的为热饮;冷冻后饮用的为冷饮,冷饮又常常与冰室(供应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饮专门店,广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馆冰室)连在一起。

打边炉吃出格调

四川火锅,众人喜爱,这与吃火锅的乐趣有关。的确,亲戚相聚,朋友小酌,围着火锅边吃边聊,无拘无束,浓香热气与和睦的气氛交融,其乐无穷!

宋人林洪说吃火锅有“团圆热暖之”,清诗人严辰咏火锅诗句“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正是这种乐趣的写照。

但是,四川火锅最妙的是四季皆宜,越热越“烫”。一般人通常只是冬天吃火锅,而四川人总是四季吃火锅。重庆是中国的三大“火炉”之一,夏天山城的气温高达38度,但火锅店里仍然食客盈门,手摇扇子,边吃西瓜,照烫火锅。

而现在的广州人也不顾三伏天的暑热,一群群地挤进火锅店中,后背吹着空调,前胸烤火锅,吃得很过瘾。其实,吃过夏日火锅的人才明白,烫食火锅,大汗一出,几杯啤酒、饮料下肚,浑身通泰,神清气爽,令人有飘飘然之感。 究其原因,不少人解释为:一是夏季气候潮湿,吃火锅以驱湿气;二是以热抗热,以热驱热,求得一身爽快。一位作家讲夏天吃火锅有如词家中之“豪放派”,或“如武松打虎式”,“颇有粱夫人击鼓战金山之概”。

而一般最为常见的火锅,大概可分为:

一、涮羊肉:顾名思义就是以羊肉为主,一般来说使用传统的炭火铜锅最具风味,涮羊肉的蘸料配方较为特殊,更讲究切肉的功夫,这类火锅北方人食用较多。

二、酸菜白肉锅:通常以猪的五花肉和自渍的酸白菜为主,蘸料和涮羊肉一样。真正东北的酸菜白肉锅还应加上血肠,在东北的冬天,是没有人能缺了它的。

三、牛肉丸子锅:是以传统的炭火铜锅为主,红绕牛、羊肉与牛肉丸子为主要内容,且不使用猪肉。由于清真回民信教的关系,所以牛肉丸子锅里绝对没有猪肉,而且无任何蘸料,北方回民食用的多。

四、麻辣锅、鸳鸯锅:四川人发明的麻辣锅,原为毛肚火锅,以涮毛肚为主,极辣与极麻,后来传到别的地区,并不以毛肚为主,各式材料皆可入锅,称之为麻辣锅。而“鸳鸯锅”的出现则是给许多不吃辣的人的多重选择。在四川,传统用的锅子是生铁锅,在桌子中间,无论多少人吃过,汤都不换(这已是“曾经”),只加汤,蘸料是简单的麻油,因为锅底的口味实在是太重了。凉水漱口,帕子擦汗!麻辣锅的特点就是:辣到您嘴麻,辣到您汗流浃背,让您直呼过瘾。

五、粤式打边炉:广东人重汤头,因此粤式的打边炉自然也以好的高汤为底,加上各式海鲜、山珍入味,蘸料则以沙茶酱为主。各式砂锅、煲仔,则以豆腐乳与生抽?广东说法:酱油?为蘸料。在潮州汕头一带,以各式丸子为火锅,尤其是牛肉丸子,极有咬劲、风味特殊。

六、冈山羊肉炉:以带皮的羊肉为主,配上中药材,蘸料以辣豆瓣酱或豆腐乳为主,道地的台湾风味,香肉炉也可用同样的做法。

七、台式海鲜炉、姜母鸭、烧酒鸡:道地台湾风味,以海鲜、鸭、鸡加上各式调味方式,主题表现明显且各具风味。

八、砂锅类:砂锅鱼头最具代表性,还有什锦砂锅、砂锅豆腐等都有不错的风味。

九、药膳火锅:以中药材为补,可用排骨、鸡肉为主体,蘸料简单,较强调中药材的滋补效果。

十、臭豆腐锅:以臭豆腐为主题,是逐臭一族最喜欢的。

十一、素食锅:以各式蔬菜、蕈类、豆制品为主,通常以黄豆芽与笋为高汤底,是吃素的专属。

除中式的火锅风行外,来自异国的火锅风味又以韩式、日式及欧式的火锅最为人所知道,其中最为风行的异国风味的火锅有:

一、韩国式:以火烤两吃、火烤三吃及石头火锅、泡菜火锅等为主,边烤边吃火锅,蘸料多为沙茶酱,很受欢迎。

二、日式火锅:精致美观,用料与盘式特别讲究,蘸料都是特制的,不用成品,现在很风行的涮涮锅也是日本风味,味噌火锅以味噌为底汤,是日式火锅最为特殊之口味,非常可口。

三、越南东家羊肉与越式火锅:以海鲜为主料,蘸料使用鱼露,非常特殊。

四、瑞士火锅:有布根第、起士、巧克力火锅,各有不同之风味,国内少见,口味亦难接受,通常多以外国人为对象,较不普及。

以上所列的火锅种类,都是较为常见的火锅类别。吃火锅是最自在、最不受材料与技术限制的吃法,真可说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吃火锅就是如此轻松自在,通常只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与喜好,吃火锅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广州有什么历史和美食

穿着 ?饮食 ?人情 ?排场

穿着

广州人穿着很休闲,不修边幅。男人很少着西装,即使是千万、亿万富翁从你面前走过,你也绝无可能从服饰上看出那怕一丁点儿来。初来广州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老板当成打工仔,而把打工仔当成老板。因为穿着光鲜的往往是打工仔,而不是老板,人们常常会犯以貌取人的错误。广州的女人穿着就更随便了,经常是穿着拖鞋去袜满街逛,好像是从睡房里跑出来的,怪骇人的。广州的女生好像跟高跟鞋有仇似的,大都喜欢穿平底的运动鞋配牛仔裤,穿戴像广州的气温,一年四季变化都不大

饮食

广州人穿着随意,吃得却很讲究。广州人文化底蕴不咋的,但对孔老夫子“食不厌精,炙不厌细”教诲却体会得至深,贯彻得最彻底。广州人橱艺讲究、出品花哨,菜端出来那雕龙画凤,别致极了;广州人钟意饮汤,一个老火靓常常要煲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广州人喜欢饮早茶,早茶可以从早晨饮到中午,甚至还可以从中午饮到晚上。粤菜菜式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番禺区一家名为“四海一家”的自助餐厅,菜式居然多达800种。

广州人最大的爱好是吃野生动物,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走的,简直除了石头什么都敢吃。穿山甲在广州的桌上叫“地老鼠”,大蜥蜴在广州的餐桌上叫“五瓜金龙”…… 广州人桌上有一套固定的程序,入席时,必定是自己动手用茶水把碗筷涮遍,既使明知是已消过毒的餐具,仍然会乐此不疲。饭碗、汤碗、茶杯、酒杯、刀、叉、筷,面前常摆一大堆。这茶杯进房时是一种小的,入席时又换成另一种大的,有时上一道菜就换一套餐具,吃完之后马上就有人帮你拆走。

广州人为饮一啖汤,浪费的“汤料”骇死人,什么鸡呀、鱼呀、蛇呀、鳄呀、乌龟王八煲汤,只取其汤而弃其渣。煲一盅汤,弃渣足可以食饱两个人。人们都知道“食在广州”,但有多少人知道,如果中国人都像广州人这样个吃法,有几个地球可以拿来支撑呢?

人情

广州人红白喜事都没有大操大办的习惯,“人情”往来也很贴切,绝不会成为负担。广州的红白喜事是大办大亏,小办小亏,赚钱是绝无可能的。因此,广州人办红白喜事,一般只接亲戚至友,官员也没有办酒的习惯。有钱的商人、明星有时也大办喜事,无非就是个烧钱聚人气。

广州的人情特色是派“利是”,特别是逢年过节时,长辈要给晚辈、上级要给下级、结了婚的要给没有结婚的派“利是”。说上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你就能逗到一个“利是”。“利是”大的上千,小的仅一元,但营造出来的欢乐气氛是一样的。

排场

广州有两多,一是人多,二是车多。但在广州,你看不到很靓的车。杭州、成都出现的那些飙车党,在广州肯定是没有的。广州人不爱讲排场,这里的“富二代”也很实在。广州人在外吃东西,吃不完的还打包,一般酒店都备有打包用的餐具,没有人会觉得不好意思。

广州城区每天都有很多年青人结婚,但却很少看到结婚的车队,有的话也是两三辆,简单的很。酒宴排场一般不大,有时你在酒店大厅用餐,屏风的另一个说不定就在办一个结婚酒宴。在郊区则又不同了,效区的居民结婚一般都本姓的祠堂里摆酒,场面也蔚为壮观。可酒席都是村民自已安排的,浪费很少。一般就是新人敬一轮酒,放完鞭炮完事。没有掀天的锣鼓,也没有喧闹的司仪搞气氛。

广东的民风民俗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 关于广州的别名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此传说被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所应用。

文物古迹

广州的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国家、省、市三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19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中山四路一带先后发现了秦汉造船遗址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两次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目前,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水闸遗址等三处南越国史迹正联合申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旅游景点

广州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100多处,其中以羊城新八景白云山、珠江夜游、越秀山、东站广场、陈家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莲花山、孙中山纪念堂、邓世昌纪念馆、黄埔军校、南越王博物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花卉博览园、华南植物园、从化温泉、长隆香江野生动物世界、长隆欢乐世界、长隆水上乐园、长隆鳄鱼公园、宝墨园、广东美术馆、鲁迅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抽水蓄能电站旅游区、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等景点最负盛名。其中长隆的一系列主题乐园更是南中国首屈一指的欢乐圣地,特别是长隆欢乐世界内,更是集中许多国际级的机动设施:世界过山车王、有吉尼斯世界记录的十环过山车、亚洲独一无二的U型滑板过山车、全球最大的大摆锤等。乐园内的机动设施多不胜数。另外长隆水上乐园更是经过多次上级,如今已超过美国迪士尼水上乐园成为全球最大的水上乐园。

旅游业

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素有“花城”的美誉。广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传在远古时候,曾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服、骑着嘴衔稻穗的五色仙羊降临此地,把稻穗赠给百姓,祝愿这里永无饥荒。从此,广州便有“羊城”、“穗城”的美称,“五羊”也成为广州的象征。据史籍记载,早在公元前214年, 这里便修筑了城垣,建城至今已有2210年的历史,留下了许多文化古迹,生动地反映了广州各个历史阶段

广州的旅游业具有集旅游、饮食、住宿、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服务的格局。众多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使游客流连忘返。色、香、味、形俱全的粤菜及中外各色风味饮食,为广州带来“食在广州”的美称。粥、粉、面、饭、享誉盛名。拥有多家五星级酒店和众多不同档次的宾馆、旅店。“广州一日游”已成为广州旅游的特色品牌。

岭南文化

广州是一座具有2222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名胜古迹如南越王墓、光孝寺、镇海楼、六榕寺、南海神庙、五仙观、怀圣寺、陈家祠、圣心堂、三元宫等,都是广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广州,融汇中外文化之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岭南文化。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盆景、广东音乐、粤剧、粤菜、粤语以及城市景观、生活习俗等,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的风格。

饮茶文化

“饮茶粤海未能忘。”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其他地方的问候语大多是“吃了吗”,广州人则往往是“饮咗茶未啊?”(喝茶了吗?)。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一盅两件,优哉游哉;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由此可见,饮茶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越了单纯“茶”的范畴,已经成为社会交际方式的一种。饮茶构成了岭南文化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广州老字号的茶楼有:陶陶居、陆羽居、怕香居、南园、北园、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来居、西华居、美珍居等。1号代表海鲜

常言道考山吃山,考海,肯定是要吃鲜的。何况吃新鲜无污染的海鲜,对身体还是有许多好处的。广东人世代考水而居,又尤其地好吃、好鲜,在吃海鲜方面无论是历史还是炮制方法,在全国都数一数二。从刚刚开始的小打小闹吃些海鱼海虾海蟹,到后来的吃鱼翅牡蛎甚至海胆沙虫,一番折腾;原材料挖掘完了,又开始在炮制上动主意,从最淳朴的清蒸白灼到浓烈的香辣焖炖,还不过瘾,干脆鱼生刺身蘸芥末,吃得不亦乐乎。一切轰轰烈烈热闹过去了,广州人见了面坐下来吃饭又会说,哎,这一阵子太“热气”(上火)了,还是来个清蒸鲈鱼吧!如今,海鲜和各色名样的本一菜、外来菜错落有序地穿插在广州的大街小巷,无论你是想大快朵颐来个丰盛海鲜小点,还是要豪爽地在大排档吃个痛快,总能找到让你满意的地方,谁叫这里是一个海鲜梦想城呢。

2号代表鸡

鸡之于广东人,就如油盐之于饭菜,所谓“无鸡不成宴”,说一正是广东人好鸡之至。

广东人为什么好鸡?这当然与广东人会吃鸡有关,鸡的名堂之繁多,足以叫人拍案叫绝。以地方分,就有清平鸡、湛江鸡、海南鸡等,以食法分,更有白切鸡、沙姜鸡、玫瑰鸡、豉油鸡、隔水蒸鸡等等。近年来,为发丰富本地鸡文化,一些外地传入的咖喱鸡、乞丐鸡、三杯鸡等怪味食法又悄然盛行。

在众多的鸡食法当中,尤以切鸡(俗称白斩鸡)最为特殊而驰名神州。当一只肥鸡从一锅鲜骨头熬制的美味高汤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浸泡被拎出锅时,是没有人能抵挡住它的诱惑的。中观其色,就已经让人垂涎三尺。闭目嗅之,鸡的原香随着那股热气充盈整个厨房,直叫人难舍其步。再而至味,当经过细致斩件摆放的一盘鸡放在餐桌上时,它的配料就好比点睛之笔,按照吃法的不同,可配生葱、蒜粒、生姜、酱油、香菜(芫荽)等。

3号代表老火靓汤

广州人所谓的老火靓汤指熬制时间长、火候足、味鲜美的汤食,传统上是用瓦煲来煲,水开后放进汤料,煮沸,将火调小,慢慢熬制2-4小时而成。老火靓汤是晚餐大宴中不能少的醒神节目,也是粤人生活中最普遍的饮食文化。

煲老火靓汤是一门操作起来非常简单的厨艺,不过要说到配料,老火汤就是门高深的学问了。岭南地区地气湿热,长久居住热毒、湿气侵身在所难免,而老火汤其实是源自于中医药理的食补良方。不过真正的药汤实在太苦,即使一周只喝一次就能解决问题,广州人恐怕也要成为代代相传的药罐之族了,既要取药之效,又要取入口之甘甜,于是爱吃的广州人在中药的煎熬中悟出了老火靓汤,而且评价好汤的标准词,也是“甜”、“润”之类,可见在广州人看来汤与药的意义相当。

另外,广州人为求美味,也以新鲜的材料替代一些干药引,比如猪肺,就是广州人常用的清肺汤料,常用的还有霸王花、菜干、瘦肉、猪骨等,辅料则常见北芪、党参、沙参、淮山、杞子、红枣、人参、花旗参等药村和姜片。至于酒家更讲究,常用乌龟、甲鱼、乳鸽、乌鸡、蛇、鱼翅、鲍鱼、干贝或其他山珍海味/有了这样的美味。即使一周喝上三两次也不嫌多,只是有一点要记牢:不可少是原则,但也不可过量!一周的晚餐之中真正的食汤—滚汤还应该是主角。

1、舞狮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五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都由二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它是广东各个节庆日中最常见的表演活动。

2、英歌?

所谓北有秧歌,南有英歌。广东的普宁、潮阳、惠来、陆丰甲子、潮安等地有英歌,其中以普宁、潮阳的英歌最有名。英歌是潮汕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广场情绪舞蹈,起源于明代中期,以梁山108好汉为原形。表演者或持英歌棰或持圆鼓,糅合武术套路舞蹈等等艺术形式,气势粗犷豪迈。

3、烧塔

烧塔是中秋传统节日潮汕地区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相传它是汉人反抗元朝残暴统治的起义信号。潮汕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

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

有的地方,还把烧塔作为竞赛项目,塔建得高、烧得美和旺的,经群众评议后给予奖励。

4、烧龙

最有名的就是丰顺的埔寨烧龙。人们会在节日的夜晚聚集在舞龙场,在大炮仗的巨响下观看烧龙表演。

先是几十个年轻人举着燃烧的竹缆在场内奔跑,接着,身上装满烟花的巨龙出场,舞龙者举着龙在场内舞龙,最后,龙头开始喷火,龙身烧起来后则烟花齐放,锣声和鞭炮声响彻云霄,绚烂的火龙满场飞舞,景象十分壮观。

5、宵夜

宵夜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一般是晚间十时以后,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晚上自己动手煮食。

有的单独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边大排档或茶楼食肆的夜市中进食,因而市里渐渐地形成了多条“夜食街”,以及各个茶楼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楼中的夜市往往开设有音乐茶座,以招徕食客。

6、饮早茶

广州人喜爱饮茶,尤其爱饮早茶。早上见面,往往以“饮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吗”)作为问候,可见对饮茶的喜好。饮茶是广州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流传着“清晨一壶茶,不用找医家”的谚语。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习惯叫茶居)饮茶。不仅饮早茶,还要吃点心(作为早餐);不仅饮早茶,还要饮下午茶、夜茶;不仅填饱肚皮,还顺便传播新闻、叙说友情、洽谈生意。可见,广州人的饮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交际的方式。

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为什么历百年而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广州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茶居。

7、饮凉茶

饮凉茶也是广州人常年的一个生活习惯。所谓凉茶,是指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广州的凉茶历史修久,凉茶品种甚多,有王老吉凉茶、三虎堂凉茶、黄振龙凉茶、大声公凉茶、石歧凉茶、廿四味凉茶、葫芦茶、健康凉茶、金银菊五花茶、古瓜干凉茶等;甚至连龟苓膏汤、生鱼葛菜汤、红萝卜竹蔗水等,也成为广州人喜爱的传统老牌凉茶。

中国网——广东的特色民俗

中国网——广东省地方风俗习惯——饮食习俗篇

(1)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易珍的头像
    易珍 2025年10月30日

    我是比乐号的签约作者“易珍”

  • 易珍
    易珍 2025年10月30日

    本文概览:广东这边是不是买了房子住进去之后,头一年春节必须住房子里,(称作守房) 我在春节前买了一套2手房,可是今年春节我必须回家,所以,按照广东的风俗习惯,是不是最好在春节后再住进去,...

  • 易珍
    用户103010 2025年10月30日

    文章不错《广东有那些风俗习惯》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比乐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